188-6365-0199
溶气气浮机的工作原理
时间:2025-10-03 18:55:10浏览量:9

溶气气浮机是一种利用 “微小气泡吸附污染物” 实现固液分离的水处理设备,核心是通过将空气溶解于水中再释放,生成大量微小气泡(直径通常为 20-50μm),利用气泡浮力携带水中悬浮颗粒、胶体或油类物质上浮至水面,最终通过刮渣装置去除,广泛用于工业废水(如电镀、印染、食品加工)和市政污水预处理。其工作流程可分为溶气、释气、气浮分离三个核心阶段,具体原理如下: 一、溶气阶段:将空气高效溶解于水中 该阶段的目标是让空气以溶解态进入水中,形成 “溶气水”。设备通过溶气罐和加压系统实现这一过程:首先,污水经预处理(如格栅、调节池)去除大颗粒杂质后,一部分进入溶气罐;同时,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入溶气罐,使罐内保持 0.3-0.5MPa 的压力(压力越高,空气溶解度越大)。在溶气罐内,通过填料(如多面空心球)或搅拌装置增加气液接触面积,空气逐渐溶解于水中,形成溶解氧浓度远高于常压下的 “饱和溶气水”,溶解效率通常可达 80% 以上。 二、释气阶段:释放微小气泡,与污染物结合 饱和溶气水需通过释气装置(如释放器、针型阀)进入气浮池,关键是将溶解态的空气转化为微小气泡。当高压溶气水突然进入常压的气浮池时,压力急剧下降,空气溶解度瞬间降低,过饱和的空气会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快速析出。释气装置的设计能确保气泡直径均匀(20-50μm)、数量密集(每升水含气泡 10^5-10^7 个)—— 这种微小气泡的比表面积大(可达 1000-3000m²/m³),表面带负电荷,能与水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、胶体(如油脂、蛋白质、染料颗粒)通过电荷吸附、范德华力等作用紧密结合,形成 “气泡 - 污染物” 复合体。 三、气浮分离阶段:气泡携带污染物上浮并去除 “气泡 - 污染物” 复合体的密度远小于水(因气泡浮力大于污染物重力),会缓慢上浮至气浮池水面,形成稳定的 “浮渣层”。气浮池内通常设有刮渣机(连续或间歇运行),将浮渣层刮至池边的浮渣槽,最终排出系统;而去除了污染物的清水(称为 “气浮出水”)则从气浮池底部的集水管流出,进入后续处理单元(如生化处理、过滤)。此外,部分气浮出水会回流至溶气罐(即 “回流溶气”),提高溶气效率并降低能耗,回流比通常为 20%-50%(根据污水水质调整)。 综上,溶气气浮机通过 “加压溶气 - 减压释泡 - 气泡吸附 - 上浮分离” 的闭环流程,高效去除水中难以沉淀的轻质量污染物,具有分离效率高、占地小、处理速度快等优势,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。

444.jpg

  • 微信咨询
  • 手机站

咨询热线:188-6365-0199(刘经理)

地址:山东省诸城市密州东路11888号

版权所有:山东知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   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004275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