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塑料颗粒污水含高浓度有机物、塑料碎屑、油脂、表面活性剂及重金属,需按 “预处理→主体处理→深度处理” 分级处理,确保达标排放,具体方案如下: 一、预处理:清除易干扰杂质 作为处理 “第一道关卡”,需先去除影响后续工艺的污染物。通过机械格栅(粗格栅 5-10mm、细格栅 1-3mm)拦截塑料碎屑、大块杂质,避免堵塞设备;若污水含大量油脂(如 PE/PP 清洗污水),用隔油池分离浮油,搭配破乳剂(PAC+PAM)破坏乳化油,再经气浮机强化油水分离;最后通过斜管沉淀池(加絮凝剂)去除泥沙、细小塑料粉,降低悬浮物(SS)至 100mg/L 以下。 二、主体处理:降解核心污染物 根据污水 COD 浓度选择工艺:中低浓度(COD 1000-3000mg/L)优先用好氧生物处理,如生物接触氧化法(填料挂膜,抗冲击强,适合中小企业),COD 去除率 70%-90%;高浓度(COD>3000mg/L)用厌氧处理(UASB/IC 反应器),能耗低且可回收沼气;难降解污水(如含 ABS/PC 添加剂)采用 “厌氧 + 好氧” 组合工艺,COD 去除率超 95%。若可生化性差,辅助芬顿氧化法(Fe²⁺+H₂O₂)氧化难降解有机物。 三、深度处理:实现达标或回用 经主体处理后,用活性炭过滤器吸附残留有机物与异味,降低 SS 至 20mg/L 以下;需回用(如清洗)时,加超滤(UF)或纳滤(NF) 截留小分子污染物与盐分;最后用紫外线消毒杀灭微生物,确保出水 COD≤50mg/L(符合 GB 31572-2015)、SS≤10mg/L。 处理中需注意:栅渣可回收,生化污泥委托处置,化学污泥按危废规范处理;新系统需驯化微生物,避免高浓度污染物破坏菌种,确保工艺稳定运行。